智慧社區、智慧物業管理是未來不可撼動的趨勢,但智慧管理受到瓶頸限制,面臨諸多問題,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智能管理無法落地,快來和宅總管一起來看下吧?
一、房子舊
老舊小區、老齡化業主和老齡化員工,大家對于智能手機的掌握程度都不夠,市面上大多數的智能管理系統或者設施對他們來說都是難以操作的,更別提可能很多人使用的都是老年機,連微信都不會用。
二、老人多
即便是規模較大的物業企業,接管的相對高端的項目,業主都是高知年輕化的,但是保潔人員可能也還是五六十歲的大爺大媽,管理基本靠喊。
三、項目小
項目面積不大入駐戶數不多,不足以支撐智能管理的成本,一個小區只有兩三百戶,每年的物業收益十分有限,很難再擠出利潤空間來做智能管理。
四、開發來源多
市面上的智能管理軟件五花八門,層出不窮,有的是頭部物業企業研發的,有的是軟件公司研發的,有的則直接物業公司自己研發,自己研發的成本是最高的。
五、功能完善
對于軟件的開發完善度也很難做到真正的“好用”。軟件公司研發,對物業行業的理解終究不夠透徹,對于很多實際管理流程出現“不適用”,頭部物業企業為了自己的品牌升級,不會面對市場開放,使用起來也容易遭到掣肘。
六、推廣培訓難
最頭疼的是,很多軟件只提供基礎的使用說明和客服對接,沒有對基礎工作人員的培訓,項目上根本不會用。
智能管理難以落地,除了上述原因,其實物業企業管理者也有一定責任,物業服務智能化的改變,必然要經歷一段艱辛的過程。要員工習慣新的工作模式甚至是監督他們的工作模式,前期肯定不愿意配合。若管理層沒有堅決的態度、強有力的決心,是很難把智慧管理實現的。